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等淡水湖泊都会因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特别是引起浮游藻类(主要是蓝藻属)的爆发而形成水华,造成鱼死虾亡;导致水体黑臭、水生植物难以生长;同时会分泌毒素,给水生态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脏毒素,这种毒素是引发肝癌高发的罪魁祸首。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 对于人类健康,微囊藻毒素也具有很大危害性。其中MC-LR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50~100 ug/kg。人们在洗澡、游泳及其他水上休闲和运动时,皮肤接触含藻毒素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医学部门已发现饮水中微量微囊藻毒素与人群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相关性。1996年在巴西造成100多名急性肝功能故障,7个月内至少50人死于藻毒素产生的急性效应,引起举世瞩目的关注。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也经常发生蓝藻毒素中毒事件。
蓝藻毒素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易溶于水、甲醇等,可在10~30℃水温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长时间存在。即使加热到300℃微囊毒素仍能够长时间不被分解。净水工艺中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也不能破坏其结构;不易被真核生物和细菌肽酶分解;虽然它也具有多肽结构,但是一般的蛋白质水解对它不起任何作用。采用常规的饮水消毒或处理技术不能完全消除水体中的藻毒素。目前解决蓝藻爆发的主要办法是机械捞藻、避光技术、加快水体运动等,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公司目前使用863生物分离介质技术研制去除蓝藻毒素的净水装备,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蓝藻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使得受到蓝藻毒素污染的水质经过处理后达到高纯净水的标准。